老子说:"礼者道之贼,德之寇,而乱之首也." 怎么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3:13:44

所谓的“礼”就是形式主义,就是对形式的崇拜多于对内容的重视。富裕阶层通过进行下层贫困阶层无法理解的、对形式的崇拜来树立自己的更高的地位和增加自己的神秘色彩,以达到加强阶级统治的目的,他们崇拜的形式和崇拜过程就是“礼”。这是生产力落后时社会贫富分化的必然结果,“礼”就像一条界限,上面的是统治者,下面的是下层阶级。“礼”是上层阶级的绶带,是“高贵”、“神秘”的标示,同时“礼”也是下层阶级的枷锁,是令下层重视内容的劳动者为之奇异、甚至崇拜的思想和行为枷锁。“礼”的产生,使社会分裂,但不完全分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生产力的发展,礼的维系作用被社会巨大的物质需求给冲破了,因而礼就失去了社会主要维系意识形态的地位,带有物质强制性的法就取代了它的地位。

。《老子》三十八章则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这样的总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是以道家的观念来考察仁义道德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性。从某种角度来看,盟誓制度的出现,也正是反映出礼制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现象。

你可以查老子。
http://www.guoxue.com/newbook/wtxtyj/wt_1a.htm